导语:理财文化万里行,基金走进千万家。欢迎大家搜索【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关注“养老”主题投资者教育活动,解锁更多理财知识。
近些年来,人口老龄化整体趋势加剧叠加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如何优雅的老去,拥有最美夕阳红,不仅关乎个人老年生活质量,更是关乎着民生福祉,受到了国家和个人层面的重视。
这其中,以旅居养老、酒店养老、田园养老、抱团养老和共居养老为代表的新型养老方式异军突起,其因“即不拖累子女也能多元化选择养老方式”的显著优势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但是,新型养老方式在给人们多元化选择养老方式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利用新型养老方式进行诈骗。所以,在欢喜之余,还需要擦亮双眼,切莫进入新型养老方式的陷阱。
案例一:交了9年保费,才发现承诺的养老院根本是子虚乌有
现今,不少人会选择购买一些理财保险产品,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份保障。家住湖北的一位老人在销售人员承诺“买保险能免费入住豪华养老院”的说辞下,给自己和老伴儿都购买了一份保险产品,然而,交了9年保费之后,她却发现所谓的养老院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今年70多岁家住湖北的张女士和老伴儿一直对养老问题颇有关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买保险就能入住养老院”的说辞所吸引,并引起了浓厚的兴趣。
保险销售人员说:“这款产品不仅收益高,凭保单还能住进公司办的高级养老院,养老问题就不用发愁啦,而且一年才只需要缴纳2万块钱”。
因为张女士就一个女儿,且已经嫁入了外地,一年只能来探望他们老两口一两回,住养老院省心省事,而且还不给孩子们添麻烦,另外还有收益,“三全其美”啦。
于是,她当即就决定给自己和老伴儿购买两份保单。
张女士每年都按时交费,接下来的事情另老两口很是吃惊。
近期,就在她准备交最后一年的保险费时,却发现发现产品亏损,本金缩水,承诺的高级养老院也根本无法兑现,与签合同时保险销售人员承诺的完全不一样。
这可如何是好?难道这是一个骗局?前期投资的钱岂不是打了水漂?
于是不得已,老人将这家保险公司进行了投诉。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保险公司在向张女士推销保险时,不仅告知有收益,而且凭保单还能住养老院养老。但现已查明,被告保险公司虚构事实,不仅致使张女士收益受损,而且也无法实现入住养老院的目的,张女士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保险公司退还保险费用。
案例警醒:除了虚构购买保险就可以免费入住养老院,一些不良商家还会通过虚构或夸大保险项目收益等方式诱导老年人购买保险。老年人在面对业务员的推销时,不要轻易被高额回报等承诺所迷惑。(案例来源:央广网-转给爸妈!买保险就能免费住养老院?这份保险不“保险”,2024.12.16)
案例二:能养老还能分红,旅居养老实为诈骗
一次偶然的机会,投资人胡女士听到一个诱人的项目,即投资人不但能够享受到我们公司养老院的优质服务,而且还能参与分红,获得较高的投资收入。
胡女士心想,投资后自己的养老生活能有一个好的着落,还能赚钱,算是辛苦一辈子的回报。于是签订了签订旅居消费项目合同。
之后,投资人胡女士作为第一批客户满怀期待地入住了养老院。然而,入住没多久,胡女士就发现养老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高额的入住费完全不匹配,还存在拖欠房东租金的情况。公司老板甚至多次因为没钱交水电费、煤气费,向胡女士打欠条。不久,胡女士等“入坑”的老年投资人就被无情地“请”出了养老院。
“我们本想给子女减轻负担,让自己安度晚年,谁想到竟被骗了。”胡女士愤愤不平地说,最后束手无策的她向公安机关报案。
2022年11月,经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被告人邓某甲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判处被告人邓某乙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0万元。犯罪嫌疑人王某目前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董某、肖某、向某正在审查起诉中。(案例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浙江宁波海曙区:办理一起涉案3200万余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2023.2.6)
新型养老方式骗局特点
目前,利用新型养老方式诈骗通常有以下几大特点,投资者在平时可以多加鉴别。
01公司化:
当前,犯罪分子不再是单枪匹马,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实施诈骗,比如成立专门公司,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由于其公司运作流程颇为规范,更加增加了隐蔽性和欺骗性,这方面还需要擦亮双眼,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02精准式
犯罪分子作案手法向“精准化”演变。即专门针对老年人,被骗老年人年龄集中于65岁至80岁,大多数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且被害人以“空巢”老人为主。针对这些老人空闲时间很多,且儿女不在身边,比较寂寞,所以以和其聊天,沟通增加感情为手段,拉近距离,进行诈骗。
03手法多种多样
利用老年人贪图便宜、投资赚钱心切、需要钱财养老的心理,诱骗老年人购买“收藏品”等理财产品,以及投资返利养老,设定种类繁多的理财档次等,并享有“礼品奖励”、“红包奖励”“增值奖励”等奖励方式诱骗老年人追加投资款。
04紧跟时代热点
犯罪分子也与时俱进,更具迷惑性。由于对最新养老政策可能一知半解,所以容易上当受骗,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打击非法集资工作的深入,以及宣传教育力度等。
防骗小贴士
为了防范犯罪分子利用社区养老、旅居养老、酒店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进行诈骗,老年人及家庭成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警惕和自我保护能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防范建议:
一、提高防范意识
1、保持清醒头脑:老年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
了解诈骗手法:老年人应多关注各种新闻媒体、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二、谨慎选择养老服务机构
01核实机构资质与合法性
查询机构注册信息:通过当地民政部门或相关政府网站查询养老机构的注册信息,确认其是否为合法注册的养老机构。
检查相关证件:要求养老机构出示营业执照、消防验收合格证明、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确保机构具备合法经营资格。
02了解机构信誉与口碑
网络搜索与查询:利用互联网搜索养老机构的相关信息,查看是否有负面新闻或投诉记录。
咨询亲友与社区:向亲友、邻居或社区工作人员咨询,了解他们对当地养老机构的评价和推荐。
03注意合同条款与细节
仔细阅读合同:在签订服务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完全理解并同意合同内容。
注意违约责任:特别关注合同中关于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的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03与家人沟通
在选择养老机构前,要与家人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商议并做出决策。
三、保护个人信息:
在参加活动时,不要随意注册、填写身份证号码、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透露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四、提高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
1、了解法律法规:老年人应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便在遭遇诈骗时能够依法维权。
2、留存证据:在参与养老活动时,要留存好相关的合同、收据、发票等证据材料,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提供依据。
3、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骗或遭遇诈骗行为,应立即报警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总之,老年人应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老年人可以通过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养老政策和信息、咨询专业人士或机构来获取准确的养老服务和投资建议。同时,社会和政府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降低老年人被诈骗的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详阅基金法律文件。该文章仅限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开展投资者教育,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传播、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