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消息”稳赚不赔?起底虚假投资平台骗局

2025-03-12

 导语:理财文化万里行,基金走进千万家。欢迎大家搜索【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关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主题投资者教育活动,解锁更多理财知识。

 

 

每年的3·15晚会,都是一面照妖镜,将那些披着“财富自由”外衣的魑魅魍魉暴露在阳光下。2023 年 11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占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一半以上。”这一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家庭因金融诈骗而陷入困境的故事。

 

众多仿冒投资平台通过社交媒体引流,利用人们的社交信任和好奇心,一步步将受害者拉入诈骗的深渊。而多数的受害者,则是因为轻信了“熟人推荐”,在盲目跟从中失去了判断力,最终血本无归。今天,让我们撕开“内幕消息”“稳赚不赔”的谎言,看清虚假投资平台的真实面目。

 

典型案例:金融诈骗花样多 虚假投资防不胜防

 

时间回溯到2024年3月,家住越城区的金先生,是一位资深的股票投资者,2023年4月26日,闲来无事的金先生突然接到了一个来自湖北武汉的陌生电话。电话那头,一位自称是“xx证券公司工作人员”的人,向金先生推荐了一款利润很高、风险很小的产品。在对方的指引下,金先生下载了一款名叫“国金大宗”的交易软件。一开始,金先生保持谨慎态度,只投资了1万元试水。没想到,这款软件的收益率竟然高达15%左右,而且提现过程非常迅速。接着,金先生又投资了几笔小额资金,投资回报依然稳定,钱也马上到账了。这让金先生对平台和炒股专员的话深信不疑。多次打入月200万元后,为了获取更大收益,听取炒股专员关于买一个“原始干股”建议,面对巨大诱惑,金先生毫无怀疑,从各个地方又筹到了200多万元,一股脑儿打进了平台的账户里。半个月后,金先生突然发现该平台已经关闭了,他的资金无法提现。此时,金先生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诈骗,连忙向警方报案。案例来源:中国长安网《涉案金额超2000万!公安侦破一起特大“荐股引流”电诈案》2023.08.18

 

如果说虚假股票推荐平台是股市中的“狼外婆”,那么虚拟货币杀猪盘则是金融诈骗中的又一毒瘤。自2018年起,鼎益丰开始通过操纵股份、发行虚假理财产品等方式非法集资。鼎益丰的诈骗手段颇具迷惑性。据调查,鼎益丰利用旗下港股上市公司如鼎益丰控股(00612.HK)等为背书,宣传其股权理财产品的高回报其业务员在推广中,以旗下港股上市公司为背书,大肆宣传“股权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其股权增值产品被包装成“高收益股权投资”,实则将投资者资金注入鼎益丰控制的资金池。早期,鼎益丰严格按照合同发放分红,增强产品可信度,吸引投资者追加投入,甚至有人卖房、抵押资产进行“加仓”。然而,2023年下半年,分红开始断断续续,直至完全中断。在兑付压力下,鼎益丰又推出了“DDO数字期权”实为“空气币”计划,号称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高额增值。但实际上,这一计划并无实际价值支撑,所谓的增值不过是依靠平台内“空气币”的循环转手。如今,鼎益丰的主要相关人员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案例来源:经济观察报《“鼎益丰”:从“乱局”走向“终局”》2024.11.06

 

揭秘虚假投资平台:诈骗底层逻辑大起底

 

面对如此猖獗的金融诈骗行为,我们有必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诈骗逻辑,以便更好地防范和打击。在中国银保监会提出的“八个凡是”中凡是承诺保本高收益的理财都是诈骗如同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虚假投资平台的病灶。

 

首先,违背金融规律。自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刚性兑付已被全面禁止。任何宣称“保本”的理财产品,均涉嫌违规。而且,当前国债收益率仅1.7%左右,银行理财平均收益不足3%,凡承诺“无风险年化超3%”的项目,必是骗局。投资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市场是充满风险的,没有哪一款理财产品能够真正做到保本高收益。

 

其次,话术包装套路为了迷惑投资者,虚假投资平台往往假冒券商分析师、私募基金经理,甚至盗用名人肖像如某平台曾伪造“巴菲特投资峰会”邀请函,在虚假App中修改K线图、虚构历史收益,利用“晒单群”营造盈利假象,初期允许小额提现培养信任,待大额资金入场后立即“关门打狗”

 

最后,资金收割当投资者被虚假盈利的假象所迷惑,纷纷投入资金后,诈骗团伙便开始进行资金收割。他们通过设置提现限制、收取高额手续费等方式,逐步消耗投资者的资金。最终,当投资者意识到被骗时,诈骗团伙早已卷款失联,留下的是无尽的悔恨和损失。

 

《证券法》第一百七十一条明确规定:“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事证券服务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四)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六)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者市场走势作出确定性的判断;……(八)承诺证券买卖的收益或者赔偿证券买卖的损失;……”这些规定,无疑是对虚假投资平台诈骗行为的严厉打击。

 

全民反诈在行动牢记八个凡是

 

面对金融诈骗的肆虐,投资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呢?牢记八个凡是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

 

一、凡是要求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

二、凡是宣称“内幕消息、专家指导、稳赚不赔、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都是诈骗!

三、凡是宣称“无抵押、无资质要求、低利率、放款快”的网贷广告要求提供验证码或先交会员费、保证金、解冻费或者转账刷流水的,都是诈骗!

四、凡是自称电商、物流平台客服,主动以退款、理赔、退换为由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五、凡是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以涉嫌相关违法犯罪为由,要求你将资金打入“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六、凡是自称“领导”主动申请添加 QQ、微信等社交账号,先嘘寒问暖关心工作,后以帮助亲属朋友为由让你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七、凡是以各种名义发送不明链接,让你输入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和各种密码的,都是诈骗!

八、凡是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QQ 拉你入群,让你点击链接下载 APP 进行投资、退费的,都是诈骗!

 

结语

 

金融诈骗,这个隐藏在金融市场暗处的毒瘤,正时刻威胁着投资者的财产安全。然而,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那些虚假的承诺和诱惑,就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打击金融诈骗行为。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呼吁:守护金融安全,从我做起!让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够在安全、透明、公正的市场环境中实现财富的增值与保值。

(资料来源:中国长安网,经济观察报)


315配图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详阅基金法律文件。该文章仅限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开展投资者教育,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传播、剪辑。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