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金融消费者八大权益,筑牢信息安全防线

2025-03-12

导语:理财文化万里行,基金走进千万家。欢迎大家搜索【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关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主题投资者教育活动,解锁更多理财知识。

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金融服务,但同时也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了解并维护自身权益,尤其是信息安全权,是守护“钱袋子”的重要防线。那么,金融消费者究竟有哪些权益?我们又该如何在金融消费中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呢?

 

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八大口诀要牢记!

1、财产安全权金融消费千万条,财产安全第一条;收益过高需谨慎,理性判断保安全

金融机构应依法保障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接受金融服务过程中的财产安全。 

2、知情权虚假宣传要警惕,风险提示要清晰;条款细节需细读,收益夸大要拒绝

金融机构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风险。

3、自主选择权捆绑销售不可行,强买强卖不可取;自主选择是关键,维权意识要牢记

金融机构应在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框架内,充分尊重金融消费者的意愿,让消费者自主决定是否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

4、公平交易权条款细读防陷阱,权责分明心不慌;理性选择享安心,公平交易记心上

金融机构不得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在格式合同中不得加重消费者责任、限制或排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不得限制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不得减轻或免除自身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责任。

5、依法求偿权自身权益要守护,依法求偿效率高;调解仲裁多途径,理性维权是正道

金融机构应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多层级的投诉处理机制,完善投诉处理流程,建立投诉办理情况查询系统,提升投诉处理的质量和效率,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6、受教育权金融教育很重要,消保知识不可忘;风险防范意识强,非法金融难近身

金融机构应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积极组织或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广泛且持续的日常性金融教育。

7、受尊重权差别对待不可有,充分尊重是基础;特殊人群多关爱,贴心服务暖人心

金融机构应尊重金融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不得因性别、年龄、种族、民族或国籍等因素对消费者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

8、信息安全权个人信息严保密,信息安全有保障;安全意识常在心,时刻警惕风险高

金融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的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严格防控金融消费者信息泄漏风险,切实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八项权利中,信息安全权在数字时代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发展,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财产损失甚至身份被盗用。

 

八大基本权益之——信息安全权详解

1、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权是指金融消费者在购买、使用金融产品和接受金融服务过程中,其个人信息、账户信息、交易记录等数据应受到严格保护,不被非法获取、泄露、篡改或滥用。

2、相关法律条文

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安全作出了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征得消费者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更是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传输等环节提出了全面要求,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法律责任。

3、关于信息安全应当注意的几大关键点

信息收集的合法性:金融机构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收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取得消费者的同意。

信息存储的安全性:金融机构应采取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确保信息在存储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篡改。

信息使用的规范性:金融机构不得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用于未经授权的用途,如营销推广或第三方共享。

信息泄露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生信息泄露事件,金融机构应及时通知消费者,并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

 

王女士诉银行个人信息授权案:法院确认授权书不成立

2023年6月,59岁的王女士在某银行购买金融产品后发现自己被要求进行“个人信息授权”,并随后向银行索要了《个人信息授权书》。这份授权书包括了“非敏感个人信息授权”“敏感信息授权”“对外提供个人信息授权”及“其他”四个主要部分,并有王女士的电子签名。

王女士声称,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她并未注意到任何关于个人信息授权的要求,且银行工作人员没有向她解释或提示这一点,只是让她进行了电子签字确认。因此,她认为自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授权使用个人信息,并请求银行撤销该授权。

面对这一诉求,银行方面回应称,客户在购买金融产品之前签署《个人信息授权书》是服务流程中的必要步骤,且整个过程合法合规,不存在违规行为。银行强调,他们使用王女士的个人信息时遵循严格的保密原则,仅将信息提供给债券登记托管机构,并未发生违法泄露的情况,也未对王女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银行拒绝确认《个人信息授权书》不成立。于是,王女士将银行诉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庭审中,根据法院调取的现场监控录像显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未向王女士提及“个人信息”或“授权”,也未见她对授权书内容进行阅读或勾选相关选项。银行也未能在签署前后提供纸质版授权书,直到王女士主动索要才获得。

最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认定,《个人信息授权书》因双方未能就其内容达成一致意思表示而不成立。

(案例来源:中国法院网,《金融消费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你关注了吗?》,2025.1.3。)

 

金融消费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1谨慎授权与提供信息

在办理金融业务或使用金融App时,仔细阅读隐私政策,明确授权范围,避免在不可信的平台或渠道填写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账户信息等。对于要求提供敏感信息的请求,务必确认其用途合法合规。

2提高警惕,避免信息泄露

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不明来源的App,避免在公共场合讨论敏感信息。接到自称银行或金融机构的电话或短信时,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避免因疏忽导致信息泄露

3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不要随意丢弃包含个人信息的文件,如银行对账单、保险单等。对于不再需要的文件,应进行粉碎处理同时,保管好身份证件、银行卡、支付账户等,避免转借他人

4、定期监控金融账户和信用记录

定期查看银行账户、信用卡账单,发现异常交易立即联系金融机构。定期更新密码,为金融账户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避免使用简单或重复的密码。定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检查是否有未经授权的贷款或信用卡申请。对于金融机构发送的营销信息,有权要求关闭或拒绝

5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如《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明确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或滥用,立即向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315配图

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简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详阅基金法律文件。该文章仅限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开展投资者教育,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传播、剪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详阅基金法律文件。该文章仅限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开展投资者教育,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传播、剪辑。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