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表现:5月7日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下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9%,5年期主力合约跌0.08%,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分化明显,截止下午五点,10年期国债“24附息国债11”收益率上行1.70bp报1.6380%,3年期国债“25附息国债05”收益率下行1.25bp报1.4750%。
💰资金面方面,央行公告称,5月7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95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50%,投标量1955亿元,中标量1955亿元。Wind数据显示,当日5308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回笼3353亿元。
▶消息面上,今日上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邀请一行一会一局三位金融领域领导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其中,潘行长提到十点举措,比较值得市场关注的包括:①降准50BP;②下调政策利率10BP并同步下调LPR报价;③下调结构货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25BP、下调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25BP;④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25BP;⑤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到8000亿;⑥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⑦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⑧合并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⑨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李云泽局长在发言中提到了金融稳地产,扩大中长期资金入市、调整监管规则、推动长期考核等支持资本市场的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加大对科创企业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等内容。
吴青主席则提到了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和推进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等。
🔥市场影响研判:从本次会议背景看,美国4月挥舞的关税大棒已对全球贸易产生扰动,我们跟踪的包括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等数据都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从国内看,4月制造业PMI回落到49.0的收缩区间且是过去10年同期仅好于2022年4月的次弱数据,证明关税政策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4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并明确提出“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四稳工作要求,在外部压力下,我们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国内经济复苏趋势的呵护巩固也需要政策端加力。
我们从三方面看待本次会议影响,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看,本次会议对宏观经济总体影响积极正面,全面降准降息助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更低成本的资金,下调LPR以及公积金贷款利率等政策有助于地产市场企稳,增加科技和支农支小结构性货币政策额度以及新增服务和养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助力实体发展提供更多直达实体资金支持,此外三位领导都在讲话中从不同方面谈到了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帮扶,后续仍可能有更多定向帮扶中小企业尤其是关税受损企业的政策出台,助力实体经济纾困。
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看,本次会议从资金面上改善市场流动性,降低资金成本,有助于资本市场估值的修复。无论是潘行长提到的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合并,还是李局长提到的三项支持资本市场的措施,亦或是吴青主席提到的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无不显示出金融高层对资本市场的关注和呵护,4月政治局会议上也提到了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比去年底“稳住楼市股市”的提法更进一步,体现了高层对资本市场的关切。未来资本市场的核心关注点还是在于中美双方关税问题的谈判结果以及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对企业经营业绩改善的作用。
从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看,本次会议对债市的影响中性,理论上说降准降息对债券市场影响偏利好,但是市场担心来自三方面,一是系列稳增长政策对实体经济起到改善作用,对债市构成基本面压制;二是后续可能会有增量财政政策出台预期,叠加4-5月各类政府债发行提速,市场可能面临短期供给面冲击;三是随着降准降息落地,部分机构可能有止盈落袋的想法。在上述多空因素交织影响下,短期债市走势可能继续维持震荡。
📈未来展望:我们在4月的债市微策略中展望过债市未来走势的三种不同路径,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关税政策快速落地,政策反映迅速财政货币协同发力,流动性宽松打开短端下行空间,目前市场也基本按照我们预期的这种路径演绎,从短期配置角度看,因为流动性宽松、资金成本下降带来的短端投资机会相对更为确定,长端定价因素更为复杂,基本面复苏担忧短期内仍将会制约长端下行空间,在短期稳增长政策落地并且初见成效后,长端走向可能会更加明确。但是我们仍然提示,贸易摩擦仍可能会多次反复,关税对基本面的负面冲击还未完全显现,债券资产作为国内重要的低风险资产不应低配,也建议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适当配置中长久期债券获取潜在利差收益的机会。
数据来源:WIND、华夏基金,观点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