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理财文化万里行,基金走进千万家。欢迎大家搜索【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关注“宪法宣传周”主题投资者教育活动,解锁更多理财知识。
只要到国外工作,无需高学历,无需任何技能,也能轻松获得高额报酬?现实真的这么美好吗?遇到这样的“好事”,大家可得小心了,搞不好是个骗局!
近日,中国籍男演员失联一事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出国务工”陷阱又一次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出国劳务这件事。
出国劳务类骗局有哪些?
骗局一:画大饼式虚假招工
有些出国劳务中介,太懂大家想出国赚大钱的心思了,打着“工作轻松自由,高薪无上限”的幌子,把国外的活儿吹得天花乱坠。关于工作细节、强度、环境风险这些关键信息,统统藏着掖着,就瞅准务工人员信息不对称这一点,忽悠他们稀里糊涂签那些不平等的劳务合同。
等务工人员满心欢喜飞到国外,才发现所谓的 “神仙工作” 和承诺的完全是两码事,这时候想维权简直难上加难。
骗局二:交钱就失联,人财两空
还有些不法分子,挂着根本没资质的劳务输出中介招牌,巧立名目,今儿收个高额中介费,明儿要个报名费,后天再来个保证金,变着法儿让务工人员掏钱,然而,当务工人员一旦交钱,便立马卷款潜逃,消失得无影无踪。
骗局三:出国后补签证,国外“黑户”难
有些无资质的中介机构,向务工人员谎称“前往免签国无需办理工作签证”或“可以先出国再补办工作签证”,诱骗务工人员前往国外“打黑工”。然而,持非工作类签证的务工人员,不仅无法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如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劳动安全等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且这种行为还触犯了当地的法律法规。
一旦被当地执法部门查获,务工人员将面临被立即遣送回国的严重后果,不仅出国赚取高薪的计划彻底落空,还可能因违反当地法律而留下不良记录,影响今后的出国机会。
骗局四:伪造材料,被迫犯罪
一些不法分子以高薪工作为诱饵,诱骗务工人员出国劳务,同时伪造工程项目资料、虚假工作证明等,蒙蔽务工人员。当务工人员出境后,不法分子便没收其通信设备、撕毁护照,将他们控制起来,逼迫其从事跨境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这时务工人员身处异国他乡,失去自由,无法与外界联系,陷入难以脱身的困境,不仅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还可能因被迫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而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后果不堪设想。
总之,出国劳务有风险,这些骗局一定要警惕,别让自己的辛苦钱打水漂,更别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凡事多留个心眼儿!
以案释法
案例一:“神仙”工作?骗子以出国月薪3万诈骗100多万
周某,一位57岁的男子,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被一则招聘澳洲农场工人的广告所吸引。该广告宣称月薪不低于3万元,且对学历无要求。周某对此十分动心,便留下了联系方式。不久后,他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公司经理”的人打来的电话,向他推荐了一个月薪3.8万元的农场司机岗位。
自称“公司经理”的张某要求周某支付2000元报名费和后续13000元尾款。为了验证真实性,周某前往北京考察,张某展示了看似正规的文件资料,使周某放下戒备并支付了全部费用。然而,等待大半年后,周某未收到任何出国工作的消息,意识到可能被骗后报警。
警方调查发现,该公司不具备劳务出国资质,通过投放虚假广告、制作虚假合同等手段,以低门槛高收入吸引客户,涉及三家诈骗公司共1152名被害人,诈骗总额达1165万元。
最终,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审理。主犯王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主犯赵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15万元;其余多名被告人也分别被判处五年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
(案例来源:央视新闻,《零门槛“出国务工”,还能赚高薪?当心是骗局》,发布时间为2024.7.10。)
案例二:被高薪工作诱惑,深陷诈骗窝点长达7个月
2020年初,李某因病在家休养,期间沉迷网络游戏,并且被在网络上认识的游戏好友告知国外有高薪工作机会,随后,李某搭上了“蛇头”,并根据其指示偷渡出境,抵达后发现无法返回。
李某在境外滞留了7个月,期间被“转卖”至6个诈骗窝点参与诈骗引流工作,直至2020年10月才逃回国内。最终,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事后,李某回忆道:“我被带到了一栋楼里,日常的所有活动都在同一层完成。楼的出入口有人持电棍等武器看守,组长威胁我们这些新来的人说:‘如果胆敢报警,就把你永久关在水牢里’,虽然我从未见过所谓的水牢,但我确实亲眼目睹了有人遭到殴打” 。李某还提到,组长对他说,因为带他出国的费用很高,所以如果想要离开,就必须支付15万元作为“赎金”。
(案例来源:中国青年网,《消失的“他” 幸运获救!如何识破出国劳务陷阱?》,2025.1.09)
面对“高薪无门槛”的海外工作,如何正确选择?
一、选择正规求职渠道
看到境外招工信息时,首先应该了解劳务派遣政策,各国劳务派遣政策存在差异,具体求职政策可以通过相关国家大使馆或官方网站进行求证。比如,可通过商务部官网查询相关派遣公司是否列入“国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名录”,仅凭对方提供的表格资料,并不能证实公司的正规性。
具体操作是进入商务部官方网站“机构设置”里面,选“合作司”,“在线查询”里面有“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名录”,点击“企业名单”,即可查看所有合规企业的信息。
二、分清签证类型
警惕旅游签证的风险,任何旅游签证都不能等同于境外劳务签证,求职者需分清签证类型避免被蒙蔽,确保使用正规劳务签证办理出国手续。
三、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及缴费
避免通过不知名网站和非官方注册的社交账号求职,不随意缴纳任何费用,更不要轻易提供身份证明文件、护照或个人隐私信息。
四 、警惕高薪诱惑,仔细甄别招工信息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高薪”“轻松”的招工信息需保持高度怀疑,仔细询问工作的具体细节。如果对方拒绝提供具体的公司信息或岗位说明,极可能是骗局。
五、签订正规合同
在签署工作合同之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假安排、合同期限、双方权利义务等重要内容,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必要时可寻求法律顾问协助,若合同内容模糊、不合理或有明显不平等条款,应果断拒绝。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详阅基金法律文件。该文章仅限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开展投资者教育,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传播、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