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股市疯狂上涨,看着权益基金持仓昨天小赚几千,今天又赚几千,开始美滋滋地盘算着,要是多投点进去,岂不轻松日入过万?
于是乎,一股脑地把生活费、学费砸进去。结果呢,往往是刚满仓杀进,行情就急转直下,逐渐套牢。等着用钱时,只能忍痛割肉。
急钱不投权益,是小夏经历失败后总结出来的教训。
权益市场波动大,需坚持长期投资
小夏刚入门投资时,也犯了全天下投资小白都会犯的错误——把短期内要用的钱也投进股市。
那时市场如火如荼,看着身边的人都在炫耀基金赚了多少钱,小夏心痒痒的,就把积蓄投进去,连短期内要用的房租、生活费,也砸了进去,沉浸在发财的美梦中。
可没蹦跶几天,行情就转为下跌。起初以为只是正常回调,没当回事,没想到竟是一泻千里的开端。结局可想而知,饭要吃、房租也要付,小夏只能逐渐割肉。
小夏对这次的失败进行了深刻反思,发现了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在股市中,散户是后知后觉的,所以容易追高。
行情平淡时,散户一般不会主动关注市场信息。当市场大涨、媒体争相报道后,大家才被动地接受信息。所以,散户在信息上是具有滞后性的。
但散户缺乏专业性,更多是被情绪左右。
一开始,指数从2500点涨到3000点,没人信它会涨到3500点;眼巴巴看着涨到3500点后,不相信会涨到4000点,结果指数还真涨到了4000点。这下大家信仰出来了,纷纷高举5000点大旗杀进场,就这么水灵灵地站在了高高的股堆旁边。
小夏那时也是后知后觉地看到股市大涨,逐渐被感染,从一开始的“不信”,到后来的“举大旗”,把家当都投进去了。
所以,后来不管市场多么火爆,小夏都不会再一股脑地把生活费、学费等短期内要用的钱拿去买权益基金。毕竟高位站岗,短期内又没应急资金,注定要割肉。
二是股市长期向上,但波动比较大。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A股长期整体其实是上涨的。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自2005年4月8日发布以来,截至2024年12月5日,涨了3倍,整体呈现出上涨走势。
但不得不承认,沪深300指数的波动也很大,熊市年份回撤幅度时常在-30%以下,历史最大回撤率达到-72.3%!假如小夏把未来3个月要交的1万块房租投进去,最惨的情况要亏掉7230块。这下好了,本来想拿房租赚两顿火锅钱,结果桌子都被掀翻了。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日期:2005/4/8-2024/12/5)
这种大起大落的行情,其实很适合长期定投,因为下跌时间够久,积攒的便宜筹码就越多,后期牛市爆发力也越猛。
但要能熬到牛市,前提就是不要拿短期要用的钱投到权益市场,这样才能不被短期波动影响,让资金在股海里坚定地与大熊战斗。
拿闲钱投资,什么是闲钱?
那次亏损之后,小夏投资权益基金的金额都要经过认真盘算之后才决定投多少,原则就是,在兼顾自己风险偏好的前提下,只拿闲钱投资权益市场。
首先,小夏有记账的习惯,可以知道自己平均每月的生活开支是多少。而后用每月收入减去生活开支,剩下的钱就可以拿去投资了。
假如小夏月薪到手10000元,每月固定开支4000元,这4000块先拿去买货基,反正随存随取,还能赚点零花钱;剩下的6000元暂时不用。
那是把这6000元都拿去投资权益基金吗?不不不,得考虑自己的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高,能承受一定风险,可以多投点;风险偏好低,波动大一点就担惊受怕,那就少投点权益产品。
但很多小伙伴对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并没有很清晰的认知,怎么办呢?
简单的做法是格雷厄姆提出的“股债平衡法”,也就是股债五五开。小夏就可以拿3000元买权益基金,3000元买债券基金。债券基金风险低,灵活性也比较好,万一有超支需求,小夏也能卖掉债基来应急。
这么一来,哪怕自己遇到一些急事,也有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顶上,不用在下跌积攒筹码的好时机被迫割肉。并且,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投资适当比例的权益资产,即使行情下跌,亏损幅度也在自己承受范围内,能提升投资体验、坚持长期持有,享受牛市的爆发收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