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与金融风险防火墙:如何筑牢你的投资‘护城河’?

2024-04-25

导语:理财文化万里行,基金走进千万家。欢迎大家搜索【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关注“415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投资者教育活动,解锁更多理财知识。

 

“点了个陌生链接,卡里的钱竟不翼而飞了?”“填问卷领了份小礼品,信用卡就被盗刷了?”“扫了个陌生二维码,就有一堆人来加微信?”……

 

生活中很多人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实际上,这或许是因为你在不知不觉间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了从而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这也警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范个人信息泄露,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往小了说有利于保护个人金融财产不受侵害,往大了说也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有重要意义。

 

                 个人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门户”

 

415我们又迎来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那么,何为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内容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深海安全。

 

而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健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建设,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抵御外部金融风险的冲击。

 

而对于我们每个公民来说,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一环。那么,什么是个人信息?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个人信息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业务或者其他渠道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账户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他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内容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财产信息、个人信用信息、个人金融交易信息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头脑中也要时刻绷紧个人信息保护那根弦,因为个人信息的泄露不只是涉及隐私的问题,还可能被特定的犯罪分子用来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进而影响到我们的财产安全甚至生命安全。

 

               案例普法:“警察”真陷阱,这样的连环套路一定要当心

 

20233月的一天,27岁的女孩张某在上班时接到自称是成都市公安局警察的电话,对方称张某办理的一张银行卡涉嫌一起郑州的诈骗案,张某听后一头雾水,因为她不曾想起办理过该卡,但对方称可能是身份信息泄露导致,然后将电话转到“河南郑州市公安局”。电话里自称是郑州市公安局的警察“李刚”叫张某把QQ号告诉他,对方用QQ加了张某之后叫张某把自己银行卡里的钱转到安全账户里面,并提供了一个网址让张某按步骤操作,然后张某银行卡里的207799元被转走。张某联系对方发现QQ和电话都联系不到了,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也确实是因为张某的个人信息泄露所致,这类诈骗的大概流程如下:诈骗分子在非法获取受害人信息后,会冒充公安机关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利用公检法的威信力击破受害人的心理防线。然后,骗子以受害人涉嫌犯罪恐吓受害人,为了增加真实性,骗子一般还会发送伪造的拘留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进一步击溃受害人的心理防线。最后,骗子以让受害人洗脱罪名,自证清白为由,诱导受害人将名下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对资产进行审查。所以,也在此提醒投资者,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也不会相互转接电话,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  

  

                    揭秘七大个人信息泄露途径

 

不法分子又是通过哪些途径得到我们个人信息的呢?换句话说,我们平时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又是怎样不知不觉把个人信息泄露出去的呢?

 

途径1:中介机构

 

我们平时各类培训机构、中介机构等办理业务时,可能要求留下个人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稍有不慎就会被这些机构的内鬼非法倒卖。

      

途径2:淘汰的旧手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手机技术更新换代步伐加快,频繁更换手机成为追赶潮流的一种生活方式,有些收购二手手机的商贩,利用这一漏洞倒卖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流向市场,个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就很难以得到保障

 

途径3:社交媒体软件

 

许多人在使用社交媒体软件时不注意保护隐私,比如随意添加不熟悉的好友,有的在聊天时不自觉地说出自己的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信息等,无形中就泄露了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

 

途径4:快递单和包裹皮

 

网购时,我们往往在收到快递拆开包裹后,将包裹封皮也随意扔掉,而封皮的粘贴上就存有大量的个人信息,比如姓名、家庭地址、电话,有的快递包裹还标注了购买物品的种类、购买时间,以及购买于哪个网物网站等内容,如果随意丢弃,就会有被不法分子收集并进行从事违法活动的风险。

 

途径5:身份证复印件

 

公民在办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事务时,需要大量使用有效身份证件,但往往办理过后,不注意清楚底稿,从而导致个人信息被泄露。

 

途径6:免费开放的WIFI

 

当下,宾馆、饭店、商场乃至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通常设有开放的免费WiFi少数不法分子则利用当今网络的开放性,搭建藏有木马的钓鱼网站,在网络后台就能获取用户银行卡账号和密码,从而导致手机钱包里的钱会不知不觉地流失

 

途径7:业务单据和车票等

 

另外,生活中各种票据以及银行办理业务的单据等均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很多个人重要信息火车票虽然对涉及个人信息的内容进行了保密处理,但上面仍有购票者的姓名、出生年份、身份证尾码等内容,稍有不慎,票据上所含的信息内容就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而造成财产损失。

 

                  七大措施筑牢个人信息安全“防火墙”

 

了解泄露途径,关键是如何堵住漏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对个人来说,关键是要从自身做起,筑牢个人信息保护的“护城河”。 

 

1、不要在中介机构以及商场、超市等地随意留下自己电话等联系方式,不要贪图小便宜参加诸如个人信息的抽奖、竞猜、促销送礼品等活动,以免个人真实信息被泄露。

 

2、在处理旧手机时,要将手机存储卡的数据拷贝备份后直接物理销毁,从根源上避免个人隐私泄露。

 

3、尽量不在社交媒体软件中,通过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暴露自己的家庭住址、单位地址、子女情况等信息。

 

4、对于快递单据,在收到包裹后,可先行将这个粘贴撕下,或者用黑色油性笔涂抹掉收件人的信息内容,不能随意丢弃,以免落入不法分子手中。

 

5、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办理各类业务时,应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和期限,例如:“仅供XXXX月办理XX业务使用,以防身份证复印件被移作他用。

 

6、尽量不在公众场合使用开放的WIFI上网如果确实需要进行上网时,尽量使用自己的流量,以确保支付安全。

 

7、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尽量随意丢弃,无用的单据可以直接碎掉,或将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涂黑再丢弃。有用的票据要妥善保存,切勿乱丢乱放以免落入不法分子手中。

 

文章中案例来源于:贡山警方,2024.3.21

 

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简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详阅基金法律文件。该文章仅限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开展投资者教育,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传播、剪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详阅基金法律文件。该文章仅限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开展投资者教育,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传播、剪辑。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