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理财文化万里行,基金走进千万家。欢迎大家搜索【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关注一司一省一高校投教活动,解锁更多理财知识。
近期人工智能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变革,而在基金投资领域,智能定投之风也日渐盛行,相对于定期、定额的普通定投方式,智能定投策略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帮助投资者智能调整定投金额,实现低位多投、高位少投,进一步摊低平均成本,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
按照参考的策略来划分,目前市场常见的大概有三类主流策略:均线偏离法、估值定投法、平均成本法。
均线偏离法
所谓均线(移动平均线),指的是将指数一定时期内的收盘点位加以平均,并将平均值连接起来的一条价格曲线,通常被用来判断涨跌趋势。比如常见的有短期5日均线、10日均线,长期的有240日均线、480日均线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均线可以作为为衡量指数是否过高的参照物。比如我们常说指数点位明显高于均线,潜在意思就是当前点位过高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指数和均线之间的关系来调整定投金额。比如当指数点位高于均线时,减少定投金额,低于均线则增加定投金额。具体使用的时候,需要根据指数点位跟均线的偏离程度,对定投金额进行不同比例的调整。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投资者设置了以中证500指数的240日均线作为参考,以1000元作为每期定投的基准金额,触发预设条件后,每期扣款额在基准金额的基础上,上下浮动相应的比例,每期实际扣款金额 = 基础定投金额 * 实际扣款比例,计划如下图所示:
(注:以上数据仅供举例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假设我们将调整比例按照计划表格中20%的倍数实施,在约定扣款日的上一交易日,若中证500指数收盘价比240日均线高出10%,则此期定投金额将减少20%至800元;若中证500指数收盘价比240日均线低5%,则此期定投金额将增加20%至1200元。
要提醒的是,以上调整比例需要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状况进行设置,资金充裕、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可以适当调高调整比例,以此获得更高的投资弹性。
估值定投法
除了均线偏离定投策略外,基于估值的智能定投策略也被广泛运用。估值定投法是参考指数的历史估值高低来调整定投金额比例,即低估多投,高估少投。
常用的估值指标是市盈率(PE)百分位,比如,截至2023年7月17日,沪深300指数的PE(TTM)为11.85倍,处于近3年的的19.33%的分位点,相当于只比过去3年19.33%的时间贵,也就说明在近3年中,目前的估值是相对较低的。假设未来的某一天,沪深300指数的PE百分位高于70%,就说明那时候的估值是比较高的。(数据来源:wind 时间截止:2023.07.17 指数历史数据不预测未来,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分位走势
(图片来源:wind 时间截止:2023.07.17 指数历史数据不预测未来,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估值水平是衡量市场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为大家划定了投资的安全区和危险区。当市场处于低估区域时,投资的安全边际更高,投资者可以适当加大投资力度,积累更多“便宜”筹码;而当市场被高估时,提示我们投资要更加谨慎,减少定投甚至不投。
除了使用PE百分位,也可以使用PB(市净率)、股债利差等指标来判断市场估值性价比。比如当股债利差处于高位时,市场相对低估;而股债利差处于低位时,市场相对高估。投资者在进行具体决策的时候可以参考多个维度的数据来判断。
平均成本定投法
上述两种智能定投方式都是参照市场情况来调整定投比例,而平均成本定投法则是根据基金净值相对于平均持仓成本的涨跌幅来调整扣款比例。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设置净值高于平均持仓成本的10%-15%,定投金额=原始定投金额×90%;当净值低于平均持仓成本的10%-15%,定投金额=原始定投金额×110%,以1000元作为每期定投的基准金额,按照下图所示定投计划进行。
(注:以上数据仅供举例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若在某约定扣款日的上一交易日,基金净值比我们的平均成本低20%,则按照上述智能定投计划,我们将投入120%的定投金额,那么当期投入则为1200元。
上述案例适用范围更广,但也会有一定局限性,比如持有的基金长期表现一直不错,买入之后就很快超过了成本区间,那么较低的定投比例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最终收益。
三种智能定投策略各有所长,归根结底智能定投的本质就是“智能”化地帮助投资者实现低位多投、高位少投的目的。如果你是一位追求收益弹性的投资者,不满足于定期、定额的定投方式,那么智能定投可能更符合你的需求。
定投特有风险提示:定投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定期定额投资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