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理财文化万里行,基金走进千万家。欢迎大家搜索【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关注一司一省一高校投教活动,解锁更多理财知识。
前几期的内容,我们介绍了如何挑选基金,如何制定定投计划,也提到了适时止盈。资本市场中,流行一句谚语:“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卖在牛市阶段的最高点,是所有基民梦寐以求的操作,但梦想总是遥不可及,那么定投止盈,究竟应该采用何种方法呢?
定投止盈攻略一:目标止盈法
显而易见,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种方法的内涵,给自己设定一个盈利目标,比如先赚个20%或者30%,然后等定投基金达到收益目标之后卖出。
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如何设置止盈目标点是一个较为关键的问题。如果目标定高了,可能会无法实现,目标定低了,可能又会错过日后的上涨行情。那如何设置目标止盈点呢?投资者可以根据定投基金的类型、自身风险偏好以及市场行情等因素综合考虑。
首先,看基金的类型,看过前期内容的投资者应该有所了解,通常来说股票型、偏股型基金波动相对较大,风险较高,但预期收益也相对较高,所以投资这类型的基金,止盈目标可以设置的相对高一些。其次,要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如果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则可以把止盈点设置的相对高一点;如果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认同“小富即安”,则可以把止盈点设置的相对低一点。最后,是市场行情,如果是从市场低位开始入市定投的,止盈点可以设置的相对高一点;如果是在市场较高区间才入场,就要考虑设置更安全的止盈目标。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目标止盈的方法,就是先制定一个目标年化收益率,再根据定投的时间得出止盈目标。比如,你准备定投3年,每年想获得6%~12%的收益率(可以参考该基金往年的年化收益率情况)。换算一下,3年的累计收益率就是19%~40%,我们的止盈目标就可以设置为 19%~40%。
定投止盈攻略二:最大回撤止盈法
按照目标收益率止盈法进行操作,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我卖出之后,市场继续上涨,错过了牛市。针对这种情况,市场研究出了最大回撤止盈法,最大回撤法是在目标收益率的基础上,设定最大回撤阈值,达到止盈目标后先不止盈,而是继续持有。当跌破最大回撤阈值时,再止盈赎回。
比如,小夏将收益率30%作为止盈目标,最大回撤阈值设为10%。当小夏定投的基金收益率达到30%时,小夏先不止盈,而是继续持有。上涨过程中市场难免会出现一些波动,当基金回撤幅度超过10%的时候,小夏再选择止盈卖出。这种方法更适用于牛市阶段,可能捕捉到超过预期的收益。
以定投沪深300指数为例,从2013年6月26日开始进行周定投。假设设置25%的目标止盈点,在2014年12月2日即实现了止盈目标,如果投资者没有及时开始新一轮定投,那么就很有可能会错过2015年的牛市行情;假设采用最大回撤法止盈,坚持定投到2015年6月19日,周回撤超过10%止盈,收益率差距达到51.42%个百分点!(采取目标止盈法于2014年12月2日收益第一次超过25%的止盈点,止盈后收益率为27.01%;采取最大回撤法于2015年6月19日触发回撤条件大于10%,止盈后收益率为78.43%。)
(数据来源:wind 统计区间:2013.06.26-2015.06.19 ;以上测算仅为对沪深300指数过往定投收益率进行模拟示列,不作为收益保证或者投资建议,不预示未来表现。)
定投止盈攻略三:估值止盈法
估值止盈法,顾名思义就是跟踪市场估值水平来进行止盈,买入基金的时候要看估值,估值低的时候多买,估值高的时候少买。同样,卖出时我们也要看估值,可以在估值高的时候卖出,估值低的时候继续持有。
怎样判断估值高低呢?一般来说,可以看指数的市盈率在一段历史区间内的百分位来判断是否高估或者低估,历史百分位越低,代表相对越“便宜”。当前市场处于什么位置呢?
近3年市盈率分位
(数据来源:wind 截至日期:2023.06.21)
从上图来看,目前上证50指数、中证800指数、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水平,均低于50%处于较低区间。除了市盈率之外,投资者还可以综合参考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例)、PB(市净率)、EP(股票盈利收益率)/国债收益率等指标来衡量市场当前所处位置。采用估值止盈法,需要持续跟踪指数估值水平,对投资者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
以上就是三种常见的止盈方法,你都掌握了吗?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投资经验、风险偏好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具体怎么止盈,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止盈方法。
定投特有风险提示:定投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定期定额投资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