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种草的热门基金,买回来以后,却感觉投资体验并不理想呢?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这样的经历,被别人种草了表现不错的基金,果断出手,时间长了,仓位里从AI主题,到机器人概念,再到新能源、消费等各种基金应有尽有,可等到市场波动的时候,却发现“满朝文武”竟然没一个出来“抗震”。
这时候,咱不禁要问了:说好的分散投资分散风险,怎么好像失效了呢?
有规划地买基金,才能实现“有效分散”
买衣服时,如果不考虑穿搭,随意入手各种风格的单品,很可能会陷入对着爆满的衣柜感慨“没衣服穿”的困境,买基金也一样,缺乏对投资组合的规划与搭配,很容易使得持仓偏离投资目标。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避免这种误区呢?不妨试着根据“核心+卫星”策略来买基金!
“核心+卫星”策略是一种资产配置的方法,它将投资组合分为核心部分和卫星两个部分:
核心部分——作为投资组合的主体,通常占比较大,可以是50%~90%,它的目的是实现长期稳定的收益,具有较低的风险和较高的稳定性。
卫星部分——作为投资组合的辅助部分,通常占比较小,可以是10%~50%,它的目的是获取更高的收益,具有较高的风险和较高的灵活性。
通过“核心+卫星”策略,我们可以在保证投资组合稳定性的同时,适当增加一些风险资产,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灵活调整核心部分和卫星部分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投资效果。
接下来,压力就给到选资产缓解了——核心和卫星分别买哪类基金比较好呢?有两种较常见的搭配供大家参考。
搭配一,追求稳一点:债基核心+权益卫星
对于希望组合波动低一些,同时又能有一定的回报弹性的投资者来说,可以将债券基金作为组合的核心,同时配置少量的权益基金作为卫星。
债基具备风险较低、长期走势相对平缓、受股市影响较低等特点,可以给组合定一个“岁月静好”的基调;而权益基金的表现与股市强相关,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能很好地“抱大腿”。
这样搭配,咱们可以收获比单纯配置债基更高的回报潜力,以及比单纯买权益基金更稳的体验。
举个例子,如果打造80%仓位为纯债基金指数、20%仓位为沪深300指数的“核心+卫星”组合,组合近1年的回报为5.27%,同期纯债基金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分别为3.58%和12.02%,组合回报介于两类资产之间,但波动则明显比沪深300指数小。
近1年“核心+卫星”组合与债基指数、沪深300指数走势对比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23.12.01-2024.11.30,其中投资组合为80%*纯债债基指数+20%*沪深300指数。组合数据为回测数据,不代表实际投资情况,仅供参考。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搭配二,追求“弹”一点:宽基指数核心+行业主题指数卫星
对于投资经验相对丰富的投资者来说,则可以将宽基指数基金作为核心部分,把行业主题指数基金作为卫星部分。
宽基指数覆盖面广、投资于各行各业,获利机会比较广泛,且单一行业涨跌对其影响较小,因此风险也相对分散,可以帮我们把握市场整体趋势;而行业主题指数的布局范围就比较集中了,往往收益潜力和风险也会比较高,适合用来把握结构性机会。
举个例子,今年下半年A股市场迎来较明显的反弹,自7月1日至今,沪深300指数上涨13.14%,而同期部分行业上涨幅度超过30%,如果咱们的投资组合中恰好配置了相关指数基金,就有机会更好地把握这一轮行情。
沪深300指数与部分行业指数下半年以来涨跌幅对比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24.07.01-2024.11.30,行业分类为申万一级行业。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解锁你的“核心-卫星”组合
总而言之,“核心-卫星”策略通过对资产的差异化布局,以及持仓比例的合理分配,使得我们的投资组合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特质。
我们可以先根据自己的投资预期选定合适的“核心-卫星”搭配,然后开启“买买买”的节奏!那么,你会选择哪些基金构建自己的组合呢?分享一下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发现优质“核心选手”和“卫星选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