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指数基金的大火有目共睹,作为一种被动投资工具,我们通过投资指数基金可以轻松一键布局自己看好的行业,或者至少跟上大盘的走势。
不过也有很多朋友跟小夏说,投资指数基金之后也亏了不少,尤其是一些细分行业指数基金,波动幅度堪比股票。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很有可能是他们在错误的时间选到了“错误”的指数。
指数投资中最重要的事儿
如果说选对基金经理是主动基金投资中最重要的事,那么对于指数基金来说,选对指数自然是重中之重,而选指数的本质其实就是选市场、选行业。
因为指数主要分为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两种,宽基指数一般是反映整体市场的走势,比如沪深300,反映A股大盘股的整体走势;标普500反映美股整体走势等等;相应的行业指数自然就是反映不同细分赛道行业的整体走势。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选择市场和行业,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走,但不要误会了,这个感觉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基于你的认知,比如未来看好哪一个行业,或者是否看好某一个市场的未来的经济发展。
正所谓投资是认知的变现,不同于主动基金,在投资指数基金的之前,确实是需要你对指数对应的市场和行业有一定自己的理解的。
但也不要被吓到,对于普通人来说,构成这份理解的基础不一定要非常专业,而是跟自己的喜好相匹配,彼得·林奇就曾经说过,普通投资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投资于一些日常能够接触到的行业,也有机会战胜专业的投资者。
举例来说,如果你是00后,对二次元、游戏感兴趣,那你对于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肯定会有自己的理解,因为从同学、朋友之间的流行趋势中就能看到一些端倪,那么你就可以尝试凭借自己的理解去投资一些游戏、动漫相关的指数。
又或者你是数码科技达人,喜欢捣鼓各种数码产品,那么也可以尝试投资消费电子相关的指数,因为了解可以让你有机会抓住投资机会,爱好又能让你有耐心坚持长期投资。
选到心仪的指数后,也要在合理的估值买入
当然,并不是说你喜欢、看好哪一个市场或者行业,就要马上一股脑买入,因为选对时机非常重要——即便你再看好白酒、新能源行业未来的发展,但是在2021年高点买入之后,等着你的也将是延绵3年的下行趋势。
如何选对时机,最主要的就是通过观察指数估值以及估值在历史上的分位点。
常用的指数估值指标有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市盈率是股票价格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反映了投资者为获取一元盈利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一般来说,市盈率越低,表明指数的投资价值越高。
市净率则是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用于衡量指数成分股的净资产溢价程度。对于一些资产较重的行业,如银行、钢铁等,市净率是一个重要的估值参考指标。
总之,选择指数基金的过程,就是一场精心挑选 “指数” 的旅程。通过深入了解常见指数的特点、准确把握指数估值、结合自身投资状况并精心筛选指数产品,投资者能够在指数基金的投资道路上更加从容自信,构建起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向着财富增值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