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佳境第一期】“上有老下有小”一族,定投指数基金越早越好!

2025-01-07

人到中年难免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境遇,辛劳为家庭,还要兼顾到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健康,这些能靠定投基金来解决吗?

 

定投基金并不能直接解决生活的一地鸡毛,但作为一种缓解经济压力的手段,定投基金是一个很大的生活助力。

 

三个定投组合

 

提升中年人的经济实力,从而间接解决生活问题,小夏的朋友小林有这样三个基金组合:子女的、父母的以及自己的定投组合规划。


子女

父母

自己

资金分配

3年以上不用的钱

基金组合

50%货币及债券基金
50%股混型基金

80%货币及债券基金
20%股混型基金

20%货币及债券基金
80%股混型基金

建仓策略

“底仓”+定投,先一次性投资再按月定投

以储蓄的思路来进行定期定投

市场低估时多买偏股型基金,高估时多买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

动态平衡

2次/年

1次/年

1次/季

由于个人账户不方便展示,我们根据近10年相关指数的走势变化为例,就可以了解到以上组合配比的大致走势情况了。

 

我们用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885001)代表股混型基金,用万得债券型基金总指数(885005)代表债券型基金,再和沪深300指数近10年的收益走势进行对比。

数据来源:Wind 统计周期:2014/12/5-2024/12/5,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不代表基金业绩。

 

适应不同方案的风险收益

 

不难发现,小林给自己的20%债基+80%偏股的组合风险收益较高,而给父母的“20%债基+80%偏股”的组合风险收益最低,给小孩的“50%债基+50%偏股”风险较为适中。

 

给父母的组合最为“保守”,在过去10年当中,抗住风险波动的能力也最强,同时组合中20%的股票资产比例也达成了增值的目的。

 

给自己的组合最为“积极”,在过去10年当中的市场下跌阶段的波动幅度最大,同时由于股票资产比例较高,最终的收益也相对较高。

 

给小孩的组合最为平衡”,股票和债券的配比较为均衡,在过去历史10年当中,市场不同阶段表现当中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总结这三个组合来看,风险收益越高,中途所经历的波动风险也就越大。所以在此参考下,我们的组合也要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目标而定。

 

建仓策略与资金分配

 

在小林对组合的建仓策略与资金分配中,也会随着市场情况,以及不同组合的风险收益水平来调整。

 

在最为“保守”的父母组合中,小林选择用“储蓄”的思维来按部就班定投。养老储蓄的积攒非一日之功,按部就班的“储蓄式定投是一种适合长期坚持的投资方式。

 

在给小孩的“平衡”组合中,小林会选择先一次性买入建个底仓,而后再坚持按部就班的定投策略小林认为,近几年市场持续处于震荡下跌阶段,估值泡沫已经得到了出清,“此时不投更待何时?”

 

因此他会先拿5-10个月的定投金额一次性先建个底仓,第二个月再按部就班进行定投,以确保底部区域有足够的筹码。

 

给自己的“积极”组合中,由于股票资产的占比较高,小林会比较注重风险管理。比如在市场高估时减少投资避免在高位买入过多,降低风险;在市场低估时增加投资以积累更多低成本的份额使得定投资金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动态平衡上,小林会对不同组合进行不同频次的调整,比如养老组合由于较为稳定,因此只要一年调整一次或不调整;小孩的组合一年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1-2次,而给自己的风险较高的组合中,他会选择根据每季度情况来看。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虽然在提高收益效果上并不明显,但是根据市场状态调整变化是很必要的,比如避免因市场波动而产生的过大风险,有利于我们长期“拿住”组合

 

这三个组合,不但为小林的家族财务健康增加了“保护层”,通过长期投资,小林也积累足够的资金以应对未来家庭的各种突发事件,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安全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详阅基金法律文件。该文章仅限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开展投资者教育,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传播、剪辑。

总访问量: